發布日期: 2022-09-12
國際碳邊境關稅時代來臨了~你還在水煮青蛙不自覺?
別再說(邊境碳稅)、(碳交易)、(碳權)跟你無關,除非你只是從事不出國門的商業活動,否則不論你是商業夥伴的哪一環節的供應鏈成員,那麼以下的訊息跟你有絕大關係,因為邊境碳稅對企業而言,將會增加經營成本,在微利時代不得不慎。以下透過簡易的說明,讓各界先對於碳邊境交易相關話題進行了解。
過去幾個月來,相信台灣一定有很多企業,應該有種每天都活在踩地雷的不安全感中。今天環保署一個新規定,明天金管會一個新通知,要不然昨天歐盟CBAM才剛聽說又要升級了,今天又聽到什麼"OOO國際品牌商"又要加入凈零承諾了。對企業而言,是壞消息一個接一個,整天提心吊膽的,但是放在桌面上,可以讓人怦然心動的解決方案,卻是一個也沒有。這個就是傳說中的"碳焦慮"症狀,有這個症狀的企業主很多,而且以後還會越來越多呢。這個時候,如果你是外銷企業的老闆的話,你會面臨的挑戰又要更多一些。
的確,凈零、減碳可是一條艱難險阻、而且歷時30年的漫漫長路。今天,就要給對"減碳很焦慮,但又暫時還不想花大錢做淨零轉型公司,提供多一條可能的出路",這條路就是:用買碳權來賺到多一點的時間窗口,讓你可以滿足國際品牌上的要求的同時,也可以賺到更多時間去想公司凈零轉型的解決方案。但是若對上述減碳、碳中和、碳交易、碳權等議題都不清楚的情況下,恐怕也無法跟上趨勢及因應,故今天會介紹的重點是:
這張圖是淨零思維教練-廖卿惠博士跟各界演講時,很愛用的一張凈零圖。透過淨零圖淺顯易懂讓各界明白該怎麼參與國際淨零政策。
這張圖的是要說什麼呢? 就是每家公司都一樣,要達到凈零排放就是要走這三個步驟,減中--碳盤查、減碳、碳中和。雖然一樣是凈零,但每家公司還是可以有屬於自己的淨零規劃。 除了每個企業的第一步都是得先做好碳盤查,沒得商量之外。其他後面減碳和碳中和其實是可以完全客製化,豐儉由人的。而且減碳和碳中和的比例,也是可以自由調配的。就是說啊,每家公司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來做淨零轉型的規劃。你可以選擇:中規中矩的做一條樸素的黃魚,資本雄厚的話,也可以勤奮的當中間這條大刀闊斧減碳的紅魚,當然,要是公司判斷自己的短期減碳成本太高,也是可以先選擇當一條藍魚,先買碳權來擋一下,且戰且走,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啊~
凈零的目的主要是減少整個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含量,企業若是直接購買的碳權也是地球上已經產生貢獻負排放的碳權,一樣是對減少二氧化碳有貢獻。所以別擔心,就算是買碳權抵債,不論是哪類型產業還是可以昂首闊步、抬頭挺胸的說自己公司是愛地球好企業的。 待續..........
氣候變遷youtuber和企業淨零思維教練、聯合國減災署UNDRR韌性企業認證講師及ICLEI生態物流台灣區聯絡人 廖卿惠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