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專區

  • Home
  • 知識專區
  • 【物流AI系列】物流AI帶來的改變與未來(他山之石-以日本為例)

【物流AI系列】物流AI帶來的改變與未來(他山之石-以日本為例)

發布日期: 2025-08-08

1.社會結構變化,物流需求多樣化

   自 2011 年以來,日本人口持續減少,少子高齡化、雙薪家庭及單人家庭比例不斷上升,社會結構正發生顯著變化。隨之而來,物流產業的功能需求亦產生明顯轉變。特別是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宅配包裹數量急遽增加;消費者購物模式也日益多元,便利商店與小型都市超市的開設持續擴張。物流領域因此面臨多重變化:庫存規模縮減、小批量運輸日趨頻繁、限時配送需求普及化;同時,將原先分散於多處的倉儲功能與流通加工進行整合的物流設施數量不斷增加。上述發展一方面推動了設施擴張,另一方面也使營運走向複雜化與精細化。然而,每年約 38 億件宅配包裹中,約有兩成需重新投遞,造成勞動力浪費與環境負擔,形成重大社會成本問題。加之配送時限要求日益嚴苛、作業流程更為繁複,系統已逐漸無法應對突發或異常狀況。

2. 物流相關問題以及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潛力

    在物流產業中,卡車司機老齡化與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外界普遍憂慮此情況將持續衝擊支撐產業運行的基礎人力。特別是在需求相對較低的人口稀少地區,因貨運量減少,配送服務可能面臨中斷風險。在此背景下,單一企業在提升效率與推動創新方面的力量有限,必須仰賴所有物流相關方的協同合作,才能有效應對這些挑戰。隨著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 BD)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物流產業正迎來革命性變革。透過應用這些技術,不僅有望大幅提升物流作業效率,更能推動整體供應鏈的全面最佳化。

3.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推動物流轉型

    消除勞動力短缺,提升生產效率是當前運輸、海運及物流設施均面臨嚴峻的勞動力短缺挑戰。透過有效導入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可推進電動車、自動駕駛、無人機配送、船舶自動化營運與遠端集中監控,以及物流設施的自動化與機械化。此舉不僅有助於緩解人力不足,更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與營運穩定性。在電商物流領域,智慧物流技術正重塑物流中心的運作模式。例如,亞馬遜機器人的智能拾料設備,以及 AutoStore 等自動化倉庫揀貨系統,均展現高度效率與靈活性。在最後一哩配送方面,無人配送機器人的應用與線上超市專用配送中心的興起,將使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在配送端發揮更關鍵的作用,推動物流產業邁向更智慧化與高效率化的未來。

   (1)優化整體供應鏈

       透過物聯網(IoT)、智慧商務(BI)及人工智慧(AI)等技術的有效應用,能夠即時收集與分析物流領域的大量數據,進而全面優化供應鏈運作。此舉不僅有助於提升單一企業的營運效率,更可促進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合作,提升運輸配送效率、降低作業波動,實現整體供應鏈的效能提升與價值創造。

  (2) 創新商業模式

       將先進技術導入物流產業,將成為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契機。例如,在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的背景下,物流中心可作為產品供應樞紐,結合送貨上門等服務,實現營運創新。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將有效支撐此類需求,並成為推動新型服務與商業模式。

  (3) 建構永續物流

       面對全球環境挑戰,推動綠色與永續物流已刻不容緩。透過人工智慧優化運輸路線及提升裝載率,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時,推進運輸方式由公路轉向鐵路及國內航運,亦有助於降低環境負荷。AI 技術更可提供最佳化的多式聯運方案,支持物流業向低碳、高效率轉型。

4. 挑戰與未來展望

    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所引領的物流革命,潛力大亦伴隨諸多挑戰。

   (1)人才培育
      為有效發揮新技術效益,除需具備現場作業能力的人才外,更必須培養能夠統籌管理供應鏈、並熟練引進與應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的高階專業人才。

  (2)社會的認知與配合
      物流是支撐經濟與民生的基礎設施,雖隱於日常卻影響深遠。如「再配送」問題所揭示,消費者行為對物流運作影響巨大,因此必須促進包含消費者在內的社會各界認知與配合。物流費用不透明(如免運費制度)亦是阻礙社會認知的一大因素,亟需改善。

      上述挑戰,若充分應用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必能將物流由「弱物流」向「強物流」的轉型,進一步鞏固其作為支撐產業競爭力、提升國民生活品質、促進地區振興的關鍵社會基礎設施地位。未來的智慧物流將不僅追求效率,更具備靈活性、永續性與高附加價值,成為推動經濟與社會全面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來源e-Logi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