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專區

推動跨業共同配送,走向物流永續大道

發布日期: 2024-01-08

 由世界級企業的發展經驗觀之,跨國企業得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乃是物流在企業中扮演一個關鍵重要的角色,物流服務的功能與效益對企業而言具有相當重要之份量。雖然如此,國內仍有許多企業人士、一般大眾對物流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其中與終端客戶、零售店息息相關的商品共同配送(product-joint delivery)在物流整合活動中扮演調和角色,往往可藉由通路商品配送之有效整合,達到營運成本減低與顧客服務水準提升之功效。對眾多中小企業而言,在資源共享、利潤共創的理念下進行共同配送,是一個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方法,而對物流產業如何關注節能減碳的議題,內化成為企業行為,也成為最佳案例示範。

  傳統流通通路理論認為製造商到消費者間,透過中間通路成員,如:批發商、經銷商、零售商,將可促進商品之流通,然而隨著時代之演進、商業變化及科技進步,製造商持續進行向下游通路整合與零售商連鎖化引發之向之上游通路整合,已促使傳統批發與經銷商之通路角色產生重大變革。傳統批發與經銷商惟有持續改善體質、提升競爭力、跟進節能減碳趨勢,才能維繫其通路中間成員之附加價值。

跨業偕同實現物流共享模式
近年來各大科技業發展創新模式,最常使用的就是「 共享」,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例如共享單車(Ubkie),而對物流業終端配送整合運用是未來共同配送的解決方案。這並不與現有零售業的運輸與倉儲直接衝突,而是將各車隊與相關交通資源、系統等進一步整合,找出配送效益的最大化,達到順暢物流與永續經營的目標。不只是商品到店的物流,還有商品外送的物流,甚至是重複宅配的不必要成本,都應該透過MaaS實現低成本、低碳、低食物里程的配送效益最大化。緣起於疫情期間,各界減少人員接觸,進而促成現行各大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業者委託UberEATSFood panda等外送平台,就是在不確定的數位環境與消費習慣中的一種成功模式,業者所擔心的資訊機密性也可以被管理。

客貨整合承擔遍遠地區配送
近年來,偏鄉公共運輸逐漸受到重視,由於鄉村人口密度較低,使需求小於供給,公共運輸可能面臨不斷增加的閒置營運,駕駛員常態性短缺,造成營運成本入不敷出,服務品質不高,使多數公車服務偏鄉地區需依靠政府補貼,同時也發現偏鄉地區之農產品運銷,經常性需要運送貨物到各大城市,如何媒合這兩種業態與族群的供需的落差呢?

首先,我們行檢視法規,交通運輸法規依載送物件不同,而區分為「客運業」與「貨運業」二項大類別,各有相關的分業管理辦法。唯長期以來,偏遠地區因為缺乏便利的載人與載貨交通,運輸成本過高、運送時間過長一直是偏鄉的痛。若不能有效整合與共享客貨二大業別的有限運能,偏鄉運輸成本勢必持續居高不下。交通部繼去年完成「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四十四條之二、第四十四條之三、第四十四條之四之修法,為強化偏遠地區之公共運輸服務並善用民間資源,縮短城鄉發展差距,允許地方政府輔導當地社會團體或個人以成立市區汽車客運業之方式經營,以善用多元資源及模式,偏鄉公共運輸。今年,交通部再度順應民意,增訂第四十四條之五規定,規範經營第四十四條之二所定市區「汽車客運」之偏遠路線者,得以其行駛班車提供「貨運服務」,唯其營業範圍、收費基準、得載貨之空間及應遵守事項,仍應依公路主管機關按實際需要規劃公告辦理,以善用多元資源及模式,妥善規劃偏鄉客、貨運輸。

 偏鄉因為地理距離、人口屬性與產業條件,交通法規要有更大的彈性,才能因地制宜。與臺灣地理條件與人口環境相似的相日本政府在2015年,就察覺到汽車運輸業的架構不能解決偏鄉運輸問題,啟動了一項有趣的社會設計,讓偏鄉公車變身宅急便,利用區域公車的空間,同時載人也載貨,有效解決偏鄉老人淍零、客源流失問題,也降低政府對偏鄉公車業者的營運虧損補貼。具體的案例是發生在九州宮崎縣中部西都市東米良地區與西米良村,由經營宮崎縣巴士的宮崎交通與大和運輸共同合作,把客運與貨運服務二合一,將宮崎交通巴士的中間部分改裝成為載貨空間。原本有不同宅配公司的車隊的發貨順序改成統一配送至巴士站貨品匯集處,再以低碳的自行車,進行最後一哩的配送服務。別以為自行車的配送效率差,經實戰統計,配送員足足減少三分之一的配達時間。日本關越交通旗下的公車先到大和運輸的沼田分店,將宅配物品送上車,等開到公車站,再分別將貨物交給配送人員。總和評估發現客運商賺到新的貨運收入,宅急便員工也不用疾駛回站所,替公司節能減碳省油之餘,也提高了物流效率。跨業整合一起推動「公車客貨混載.共同運輸」的新概念,在日本地方政府端的行政流程則是藉由設立「地方協議會」此一中立角色,來向地方主管機構提出「客貨共載」之申請,在符合「特定範圍」與「特定路線」前題之下,由地方公路主管機構以特許經營型式來突破既有法規的僵固與限制。此種制度因地制宜的調適,也帶動日本高齡化社會許多人口淍零地區的地方創生新契機。令人稱羨的成效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認可定將其收錄為減低環境負荷、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物流綜合效率化法》成功案例。

  對物流產業來說,儘管近年有B2B、B2C網路購物及團購、網紅銷售與日發展,配送需求不斷提升的利多,卻也面臨節能減碳、人口老化、車輛購置與油料成本遽增、人力短缺等巨大挑戰。未來,不同型態的業者如何整合、彼此截長補短,兼顧營運成長和保護環境等目的,上述各式共同配送實例,可以藉鏡思考。

結論
 零售通路對於跨業共同配送,多有疑慮,因為商品多有專屬、不同溫層的物流配合業者或子公司,這是大型企業經營的常態。目的是透過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壓縮成本,提高控制權與生產力來達到企業經營的效率。業者疑慮若採跨業共配,不僅影響既有物流的效率,更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外部物流平台的合作,在營運、系統等平台將會有新的流程、新的系統必須投資。

我們將經營層面提高,共同配送為實現智慧物流技術與推動產業進步的基石,編者認為共同配送的短期效益是為維持消費市場在正常營業或各種不可抗拒的狀況下,仍可以將商品交付到客戶手中,長期目標則是車輛減少碳排放、里程與對應物流士、倉儲人員人力不足等永續經營議題。但,「讓客戶可以順利取得商品」始終是業者經營的一致目標。

物流業真正的競爭對手是人口減少、資源稀缺、減碳必要。這是物流業者將面對的共同問題,執著於現況,付出的可能是更高的成本與發展受限。如果不合作也很難獨自存活,思維就必須轉變。

 

資料來源

  1. 蘇雄義 運輸學刊,200109(13.3其),由一個實務性理論個案探討通路共同配送物流整合
  2. 鄒雲蓉,2022, 偏鄉公車客貨共載運送服務模式之構建與應用,逢甲大學 運輸物流系
  3. 侯勝宗 2021, MEDIUM